2023年5月12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黎书华院长、蒋锡群教授的邀请,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院士作为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的嘉宾,在H301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自稳定沉淀(2SP)聚合技术和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黎书华院长主持。在报告开始之前,黎书华院长介绍了杨万泰院士的简历和学术成就,并代表学校向杨万泰院士颁发了“戴安邦学术讲坛”纪念铭牌。我院多个学科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杨万泰院士介绍了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情况,指出了高碳链烯烃(C5,C6等)的综合利用挑战。同时杨万泰院士还介绍了一种新型非均相聚合方法--自稳定沉淀聚合技术。杨万泰院士的报告极具前瞻性和启发性,在讨论环节中,学院师生踊跃提问,互相进行了热烈交流。
杨万泰院士简介:
杨万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1956年10月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东阳寺村。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化71班,高分子化工专业),1985年于北京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期间于1993-1996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修/学习获博士学位。1993年被评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进入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并荣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作为负责人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17年评为中科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化学的方法学研究。在表面改性领域,发展了一整套光催化表面C-H键转化新反应体系,可对聚烯烃等各种高分子进行多层次表面功能化。在聚合领域,建立了基于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有工业意义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制备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种功能共聚物。在非均相聚合领域,建立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绿色新技术,不仅可制备尺寸可控的微/纳粒子,还为解决“全球巨量废弃烯烃利用”难题提供了新途径。多项专利成果已进入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