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发展战略咨询会于2025年6月2-3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陈洪渊、叶朝辉、张玉奎、杨秀荣、田禾、李景虹、刘买利、滕皋军、郭子建、郑海荣、陈春英、周翔和13位教授及近40位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出席现场会议,俞汝勤等12位院士线上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海荣院士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向现场参会的专家颁发了聘书。
现场专家及参会代表合照
郑海荣在致辞中指出,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业已成为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将持续推进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协同优势力量合力攻关,有力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他强调,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要牢牢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壮大研究力量、产出优秀成果,在国内竖起了一面鲜明的科学大旗,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为推动我国化学测量领域的发展贡献南大力量。
郑海荣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颁发聘书
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主持 鞠熀先主任工作汇报
在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主持下,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生命分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建设方案、研究方向与研究队伍,汇报了2024年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运行、成果转化与重组举措等方面的工作,并向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实验室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作为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代表,闵乾昊教授、黄硕教授、刘颖教授、康斌教授分别汇报了2024年实验室在微纳尺度生物分析、生物分子识别与成像、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生命分析仪器与装置等四个方向取得成果与进展。
在交流座谈环节,与会专家积极发言,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专家们充分肯定实验室的建设成效,认为其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并在学科融合、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李景虹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希望实验室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任务,关注原位成像与组学特别是空间组学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在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产业赋能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最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黎书华院长发言,他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对实验室的指导和帮助,并表示实验室将深入贯彻落实专家建议,服务国家总体要求,为助力南大科研事业“再创佳绩”、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